龚望通临《曹全碑》


曹全碑,全称“汉郃阳令曹全碑”,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,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(185)。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。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,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,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。


曹全碑(国宝级文物)汉中平二年(公元185)高272厘米,宽95厘米。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,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,现在西安碑林。内容为王敝记述曹全生平。

碑高约1.7米,宽约0.86米,长方形,无额,石质坚细。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。碑阳20行,满行45字;碑阴分5列,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。明万历初年,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。在明代末年,相传碑石断裂,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。


隶书也叫“隶字”、“左书”。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,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,在结构上,改象形为笔画化,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、快速。始于秦代,普遍使用于汉魏。晋朝卫恒的《四体书势》说:“秦既用篆,秦事繁多,篆字难成,即令隶人(指胥吏,即办理文书的小吏)佐书,曰隶字。”就是说,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,到了汉朝,经过加工,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。

《曹全碑》在所有的书法中,它的用笔是最为简单的,也是最为好写的,但正因为他好写,反而不太容易让人把握。如果把这个字帖比做一个人的话,那么《曹全碑》就像一个还未出阁的大家闺秀,《乙瑛碑》就像一个年近中旬的壮汉,《张迁碑》则是垂垂老矣,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一个老者。西安碑林《曹全碑》,在第三展室,从后面进第一块碑就是,这个碑它的字口非常清晰。《曹全碑》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,曹全这人是汉初名将,曹参之后。  

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《曹全碑》,可谓是隶书的代表,汉碑中的精品。“曹全碑”全称为《合阳令曹全碑》。刻于东汉中平二年(公元185年)十月,由王敞等人镌立。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(今陕西合阳)萃里村出土。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,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,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,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。


它不像《乙瑛碑》那样,它是因字结形,什么叫因字结形?随便翻一页,请大家看下这个字,他是根据这字的笔画多少,来决定这个字的形状,这种叫做因字结形,你看隶属绝大多数是扁的,由于有这个横和蚕头雁尾,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给人感觉是扁的,但是它还是有这样形状的,这种情况在隶属中大量存在,包括其它隶属中也大量存在,所以我们同学不要以为隶属就是扁着写的,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出现,才给隶属增加了变化,增加了艺术的效果。

曹全碑石黑明如涂油脂,光可鉴人,书体是用隶书写成。文字清晰,结构舒展,字体秀美飞动,书法工整精细,秀丽而有骨力,风格秀逸多姿,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。


练字问题由15练字网发布,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seowhy15.com/a/459.html